首页 > 都市 >

我竟是大明战神

我竟是大明战神小说

我竟是大明战神

来源:阅文 作者:南山有龙 分类:都市 时间:2023-03-17 16:51

《我竟是大明战神》是一本正在抖音热推的穿越小说,小说中的主人公朱祁镇、王振等人也是有着超高的人气,这一切当然也离不开作者“南山有龙”的功劳,接下来我们就将为您带来这本小说的全文阅读,小说又名《开局土木堡,大明战神有点慌》,主要讲述的是:阴差阳错穿越成为了大明的皇帝朱祁镇,本以为自己可以过上帝王般的生活,可是这却是再土木堡。

在线阅读
精彩节选
目录
相关资讯

朝会尽管结束,可开海之争,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,在臣子当中炸开了锅。

自第二天起,如雪片般的奏疏送到通政司,随后来到朱祁镇的御书房。

其中大多数都是反对开海,理由也是五花八门,有说祖制不可违,有说倭寇肆虐,有说沿海渔夫通贼……总得来说,只要开海,国将不国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人大肆罢免唐行古,说他作为御史,却只看重利益,弃天下正道于不顾,实在妄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,实在无脸立在这朝堂之上。

在这些人的书中,唐行古已成功超越王振,变成正统朝头号大奸臣,其名气直追秦桧。

对于这类奏疏,朱祁镇一律留中,不作任何理睬。

随后,把这一摊子留给朱祁玉,自己则转身就来到西山王恭厂。

“皇帝请看,这是改良后的十五式,比十四式延长了枪托,增强了准心以及外置军刺,钢材的品质也进行了改良,高效地延长了枪管的寿命。”

朱祁镇疑惑地问道:“你说什么……十五式?”

“哦,是这样……”

黎叔林赶忙解释说:“为了有所区分,臣等将最开始那一批火枪命名为正统十四式,简称十四式,改良过的便是十五式。”

“哦!”

朱祁镇点点头,随后拿起一把全新的十五式,果然,触感比十四式好了很多。

接着又拿起一柄特制的三棱军刺,插到前方的插槽上,比画了两下。

黎叔林在一旁解释说:“这种军刺是依据兵部以及三千营、五军营将士们的意见特制的,作战方式以刺为主,因此加了放血槽,命中敌人后,伤口大量出血,很难愈合。”

朱祁镇很满意,问道:“李珍来过没?”

“回皇帝,芮国公已经命人将第一批实验品带走了,说是为了让三千营最快速度熟悉十五式的使用。”

“那好,先生产三千支,确保三千营人手一支。”

“全部配给三千营吗?要不要先给五军营拿一部分?”

“不,优先配给三千营,五军营等下一批。”

“臣遵旨!”

随后,黎叔林又带着朱祁镇来到大炮试验场。

“皇帝,臣有个建议,不知合不合适……”

朱祁镇笑着说道:“有话你就讲,怎么还学会卖关子了?”

黎叔林属实道:“这种大炮是依据皇上的稿件,由我大明王恭厂制造,倘若叫佛朗机炮,总感觉不合适……”

朱祁镇笑了笑,问道:“总不能也叫做正统十四式吧?”

黎叔林知道皇帝是在开玩笑,便说道:“臣建议,叫做飞虎炮,这种新型大炮既有强大火力,还有速率优势,岂不是如虎添翼?不知皇帝意下如何?”

“好名字!”

朱祁镇忍不住拍手称赞,说道:“就叫飞虎炮!”

“皇帝,皇帝……”

只见金英气喘吁吁地小跑过来,咽了口口水,随后说道:“皇帝,不好了,那些大臣们……又跑到奉天殿前边跪着了,说是要……要……死谏!”

朱祁镇好像早有预料,说道:“定是恳求朕为了江山社稷,要求诛灭佞臣唐行古的?”

“对……对的,便是要求……如此!”

朱祁镇不禁摆头,说来也是悲哀,大明朝的文官平日里看似温文尔雅,像小猫一样,但是,一旦涉及到党同伐异,立刻变得比老虎还要凶狠。

如今大肆征讨唐行古,说白了,便是欺善怕恶。

当时王振专权,这些张口闭口礼义廉耻的清流们,立刻成了聋子哑巴。

由于王振是真的敢杀人,做事不择手段。

但是,当他们面临的是势单力孤的某人,而对方又只是在某一政见上和他们不合时,他们便会跟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般狠狠地飞扑过去,不死不休。

“你回去跟他们说,天天在殿前跪着,家中怎么办?为了让各位卿家安心,朕会派锦衣卫帮他们看家护院,决计不会丢什么物品。”

“啊?”

金英顿时愣住,这是要撕破脸吗……

“啊什么呀,还要朕重复一遍吗?”

“不……不用,奴婢这就去传旨!”

金英走后,黎叔林心多季地说道:“皇帝,朝廷当中,支持开海得人占了半数,此事……不可小觑!”

朱祁镇却不以为然道:“无妨,朕自有办法整理他们!”

黎叔林也不再过问,继续介绍起改良版飞虎炮的性能……

朱祁镇在王恭厂转了个遍,针对改良后的火器和黎叔林交换了许多意见,直到傍晚时分才出发进宫。

遗憾的是,经过奉天殿的时候,已经空无一人,所谓前来死谏的大臣们,一个都没看到。

接下来,坚持海禁的,以及罢免唐行古的奏疏仍如雪片般飞进宫中。

朱祁镇仍不予理睬,全部留中没发。

直到三日以后,事情开始出现转机,一份支持开海的奏疏出现了。

这份奏疏混在几百份坚持海禁、罢免唐行古奏疏里,是那么地不起眼,但是,朱祁镇却看到了希望。

他心中自有一杆秤,但是,也要考虑到别人的意见。

只有真正支持开海得人站出来,将底层百姓的声音上达天听,到了那时,时机才算完善,自己的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应民意。

因此,他一直在等。

有了第一份,就有第二份,慢慢地,支持开海的奏疏越来越多,半个月后,居然不下百份。

这些奏疏大多来自沿海一带的基层官员,他们不仅支持开海,还针对当下形势和各种困境,给出了具体的意见。

如此一来,那些反对者开始慌了。

他们没料到,如此髙压的局势下,竟然会冒出来这很多对着干的。

莫非……他们都被唐行古给收买了?

不言而喻,唐行古没那个本领,原因很简单,他没钱。

御史这一职业,并非肥差,何况,唐行古本来就没什么贪婪,他只在乎自己的名声。

目前的形势让那些反对者极其不安,他们愈发感觉到,这一次的麻烦好像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。

事到如今,必须出手了!